消费金融十年 行业分化、洗牌等趋势明显

  • 来源:时代周报
  • 时间:2021-05-17 16:44:02

消费金融迎来十年成绩单,谁主浮沉?

2009年7月,原银监会出台《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并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成都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审批工作。

次年,北银、锦程、中银和捷信等首批四家消费金融公司先后开业。2020年,恰是中国首批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筹建的第十年。这一年,疫情冲击之下,行业监管也在趋严。

行业诞生十年,分化、洗牌等趋势明显。以2020年的业绩来说,招联消费金融营收和净利润均位居行业第一,分别为128.16亿和16.63亿元。

而捷信2020年的业绩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营收和净利润都大幅下滑,分别为112.32亿和1.36亿元,相比上年分别下滑35.2%和88.1%。其营收规模仍位居行业第二,但净利润水平已跌至第九名。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同为“老四家”的中银、锦程,2020年的盈利能力也大幅下滑,全年分别实现净利润4.55亿和1.21亿元,降幅分别是31.0%、27.1%。

5月14日,捷信金融一名原大区总监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两年,消费金融玩法完全改变。

“捷信没能很好地跟上互联网步伐,驻点人员费用、渠道费用、审核费用等线下成本较高,同时实体店又受电商冲击,客流大幅下降。”上述人士称,“这是捷信等老牌消金巨头迫切需要重视的问题。”

分化明显催生新巨头

行业新老分化,迈过第一个发展十年。

2020年,净利润规模位于行业前三强的分贝是招联、兴业和马上等三家消金公司。它们分别实现净利润16.63亿、13.50亿和7.12亿元,增速分别为13.4%、30.9%和-16.5%。

“老四家”中,仅北银在2020年实现了净利同比增长,增速为9.5%,但净利润规模也仅为0.46亿元,行业排名第14名。

总资产规模的前三甲仍是招联、捷信和马上消费金融,兴业和中银消费金融紧随其后。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数据一骑绝尘,分别是第二名捷信、第三名马上消费金融的1.66倍和2.06倍。仅招联一家的资产规模就和尾部的15家公司总资产规模相当。

在15家披露营收指标的消费金融公司中,招联和捷信的营收均超百亿。还有6家消费金融公司营收尚不足10亿元,它们分别是湖北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和苏宁消费金融。行业第一与最后一名的营收规模相差近30倍之多,差距极为悬殊。

消费金融行业专家苏筱芮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呈现出“两级分化”趋势。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牢牢把持用户及流量,形成竞争壁垒,而尾部小型公司不仅面临头部企业的强势竞争,也遭受新晋玩家的冲击,未来处境将愈发被动。

过去多年,捷信消费金融的各项业绩表现均位于行业龙头。2020年,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增长16.84%,达到千亿元量级;捷信消费金融总资产下降37.62%,从1045.36亿元降至652.07亿元。

5月8日,经历业绩大幅下滑、裁员漩涡、处于艰难转型中的捷信又迎来不利消息。联合资信发布了《关于将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主体及相关债券列入评级观察名单的公告》。

5月13日,捷信金融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由于近期债市违约增加,评级态度趋于谨慎,联合资信将我司主体及19捷信消费金融债01列入中性观察名单,但公司主体和相关债项等级仍维持AA+”。

“捷信的线下业务规模太过庞大,以前是优势,现在越来越成为负担,要完成数字化转型非常艰难。”5月15日,一名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指出。

行业高速增长不再

消金行业爆发式增长已成“过去式”。

MOB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消费金融行业增速从之前的最高60%降至2020年的10%左右。

“在经历过年的高速增长后,行业增速下降并不奇怪,一直保持50%以上的增长也不现实。”一名消金行业的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市场的消费金融相关需求已从以前的被抑制状态,逐渐变为较为充分的满足状态,“产品渗透率已经比较高,年轻一代的用户需求挖掘也已较为充分”。

2020年10家消费金融公司营业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当下,消金行业的监管环境也在变化。一家消费金融公司负责人表示,居民杠杆率的提升引起了监管关注,当前监管要求避免过度消费、诱导消费、多头借贷,这类过度型消费需求将受到压缩。

此前,国内的消费金融发展一直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等关键词捆绑在一起,这也是国内牌照开放和金融创新的起点。2020年以来,部分银行信用卡、消费贷不良率已显现上升苗头。银行业人士认为,疫情导致消费者收入水平下降、还款能力降低、还款意愿减弱。这也是促使监管部门加强规范消费金融的考虑之一。消费金融业务将由持牌机构来主导,非持牌机构逐步撤出市场。

随着监管加剧,行业分化格局将进一步形成。科技巨头和金融巨头纷纷获得消费金融牌照,获客方式、赢利模式、技术手段都在不断升级与换代,行业或向头部机构进一步集聚。(周一梅)

周一梅